【高中前史】必会名词解释大全前史概念大扫盲_技术资料_天博克罗地亚官网-天博克罗地亚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资料

【高中前史】必会名词解释大全前史概念大扫盲

作者:天博克罗地亚  时间:2024-12-31 02:01:35

  传说远古社会,黄帝今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选用民主的办法推举部落联盟领袖的准则。

  3、赋役:赋税和徭役的合称。赋税指历代控制阶级用强制办法向公民征收的什物、银钱等;徭役即历代控制者逼迫公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含军役、力役、杂役等。

  目标:贵族(受封的主体,封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职责:镇守国土、侍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5、宗法制:依照血缘家族联络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络,维系政治等级、稳固国家控制的准则。

  6、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今后,决计图强革新,便命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施行一致衡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开展战略,深得秦孝公的信赖,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开展,戎行战斗力渐渐地添加,开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足的封建国家。

  7、秦朝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虚设)九卿:众卿、列卿之意

  9、禁军:帝王封建年代,帝王直辖,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使命的戎行。因年代、文明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称号,如禁卫、亲卫、近卫、御林军等不同称号。

  10、宰相:宰是操纵,相是辅佐之。它是国君之下辅佐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今后是宰相。

  11、郡县制:我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准则之后呈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当地行政准则。盛行于秦汉。郡县制是古代中心集权制在当地政权上的体现,它构成于战国时期。郡,是中心政府辖下的当地行政单位,其安排安排与中心政府略同,郡以下设县或道。县以下设乡、里和亭。

  12、中书省:古代官署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分,汉朝始设中书令,魏国建秘书监,有监、令,魏曹丕改称中书监、令。晋朝今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安排。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宋元时期中书省设中书令和中书丞相,明清时期废置。

  13、殿阁大学士:朱元璋即位后,废弃丞相。丞相被废弃今后,全国的严重政务都由皇帝亲身处理,明太祖均匀每天要阅览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务四百多件,忙得不行开交,所以他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参谋,后来,殿阁大学士参加决议计划,逐步构成内阁准则。

  14、明朝内阁:内阁是在永乐时期树立的。内阁在开始的时分仅仅秘书性质的安排,内阁非法定一级中心安排,是君主独裁中心集权强化的体现。

  16、南书房:南书房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入值者首要陪同皇帝赋诗撰文,写字作画,有时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撰述谕旨”。它彻底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中心机要安排。

  17、军机处:军机处建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军机处的树立是清代中枢安排的严重革新,标志着古代封建中心集权开展到了极点。

  18、票拟权:明清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判决,称为“票拟”。

  19、批红:明朝内阁大臣的主张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指示,称为“批红”,亦称“批朱”。

  20.废丞相准则:明太祖时,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准则遂废。是君主独裁强化的重要体现。

  21、城邦:由一个中心城市和其周围的村镇构成的,具有一起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22、公民:凡爸爸妈妈本籍均属本城邦、具有必定产业、能自备装备服兵役的成年男人。

  23、梭伦革新:依据产业多寡,把公民分红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树立四百人议事会;树立公民陪审法庭;废弃债奴制。

  24、克里斯提尼革新:树立十个区域部落,组成十将军委员会;树立五百人议事会;持续扩展公民大会权力;施行陶片放逐法。

  25、伯利克里革新:公元前五世纪,执政官伯利克里推广的革新,雅典民主政治终究树立并抵达了高峰,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

  26、罗马帝国:公元前24年-公元395年,是古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自斯巴达克斯起义后,罗马进入武士执政年代,经过两次“三巨子执政”,屋大维成为罗马独裁者,罗马进入“罗马帝国”年代。

  27、习气法:共和国前期,罗马并不存在成文法典,仅有具有法令威望和功用的就是当时人的习气,维护奴隶制的克扣联络,稳固奴隶主控制位置的习气法。

  28、《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1年拟定法令十表,次年又拟定两表,作为弥补,构成《十二表铜法》。这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其维护了奴隶主利益和控制次序,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私有产业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略。

  29、公民法:从公元前509年罗马建国从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令统称为公民法。它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联络,合适运用的规模首要限于罗马公民。

  30、万民法:从公元前3世纪中叶开始,罗马逐建构成了遍及适用于罗马控制规模内的悉数自在民的法令,被称为万民法。开始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番邦人之间以及番邦人和番邦人之间民事法令联络,后来渐渐的变成为调整帝国公民之间联络的法令。

  31、《民法大全》: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安排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它的公布标志着罗马法系统终究完结。

  32、罗马法:它指的是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七世纪的古代罗马拟定和施行的悉数罗马法令。它是欧洲前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法令系统。

  33、英国议会:1265年,贵族,骑士和市民等举行的会议,为议会的开始。后来逐步演变成上下两院。上议院由贵族和教会代表组成,下议院由乡绅和市民代表组成。

  34、“光荣革新”:1688年,英国议会约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他的老公荷兰执政威廉秉承英国王位,一起控制英国。这场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新”。

  35、《权力法案》:公布于1689年,标志着英国树立君主立宪制系统。《权力法案》以清晰的法令条文,约束国王权力,确保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36、资产阶级代议制:议会由推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经过议会对国家施行团体控制,以防独裁独裁。

  37、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它的首要特征是尽管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中心,真实把握国家权力的是代议制政府。

  38、1832年英国议会革新: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推举革新,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效果,为工业资本主义的逐步开展供给了保证。

  39、职责内阁制:1721年,英国的职责内阁开始逐步构成。职责内阁制简称内阁,内阁的领袖是辅弼,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团体担任,要与辅弼共进退。假如议会经过对政府的不信赖案,内阁就要倒台。内阁名义上对国王担任,其实是对议会担任。

  40、两党制:英国的两党制是英国议会长时间开展的产品,构成于19世纪前期。工党和保守党成为英国议会中的两个最大首要政党。

  41、邦联制:刚独立的美国是由13州组成的松懈联盟,当地政府权力大于中心政府,此准则叫做邦联制。

  42、联邦制:1787宪法树立美国的联邦制准则,中心政府权力大于各州,但当地也保留了较大的自治权。

  43、美国两党制:构成于19世纪中期,“象”代表共和党,“驴”代表。实质上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掩盖资产阶级专政实质的一种手法。

  44、三权分立: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国会)、司法(最高法院)和行政(总统,权力中心)。独立相等,彼此限制,避免独裁。

  45、1787宪法:规则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准则:联邦制、三权分立、共和制和民主。

  46、《人权宣言》:于1789年公布,是在法国大革新时期公布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以美国的《独立宣言》为蓝本,选用18世纪的启蒙学说和天然权论,宣告自在、产业、安全和抵挡压榨是天分不行掠夺的人权,必定了言辞、崇奉、著作和出书自在,阐明晰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令面前人人相等、私有产业神圣不行侵略等准则。

  47、法国大革新:1789年在法国迸发的资产阶级革新。控制法国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封建准则在三年内分崩离析。过往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冲击,旧的观念逐步被全新的天分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替代。

  48、七月王朝:又称奥尔良王朝,为君主立体,1830年七月革新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1848年法国革新后被第二共和国替代。

  4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于1875年公布,标志共和制政体得到终究树立。

  50、《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4月~1918年)标志着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开展路途。保存了许多封建残余,可是它的公布是德国社会的一大前进,对德国及其它亚洲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1、第一次战役:迸发于1840年6月,也是我国近代史和旧民主主义革新的开始。是我国由一个独当一面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52、《南京公约》:第一次战役战胜产品,签定于1842年8月,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相等公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广夏福宁上互易商货,与英国协议关税。

  53、第一批不相等公约:《南京公约》签定引起的连锁反应,内容有:《五口互易商货规章》、《虎门公约》、《望厦公约》和《黄埔公约》。列强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与互易商货口岸租借土地房子居留等特权。

  54、第2次战役: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2次战役迸发。随后法国参加战役。我国双半化的程度加深。

  55、《天津公约》:第2次战役产品,与英法签定于1858年。公约规则:1.答应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滨海沿江十处互易商货口岸;2.补偿英法巨额白银;3.答应外国人到我国内地游历、经商和布道;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56、《北京公约》:1860年,与英法别离签定。公约规则:1.供认《天津公约》有用;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当地一区给英国;4.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57、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调集拜上帝教大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起点。

  58、永安建制:金田起义后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指挥太平军霸占永安,整理建制,分封诸王,开始树立政权。

  60、北伐西征: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北伐西征并重。此举攫取了清朝半壁河山,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61、《天朝田亩准则》:1853年冬,太平天国公布《天朝田亩准则》。以均匀分配为准则,将土地与产业均匀分配,意图要完成“四有两无”抱负社会。具有革新性、落后性和幻想性。

  62、天京紊乱: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激化。1856年秋,产生集团内部互相残杀的血案,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63、《资政新篇》:1859年,天平天国公布由洪仁玕提出的革新内政、建造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是先进的我国人初次提出在我国开展资本主义的想象。

  64、甲午中日战役:1894年7月底,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突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八月初,清政府迎战。1895年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役以清军惨败告终。

  65、《马关公约》: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定耻辱的《马关公约》。公约规则: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隶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补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敞开沙市、重庆、姑苏、杭州为商埠;日本能够在我国互易商货口岸出资设厂,产品运销我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该公约致使我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66、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托言义和团,联合发起侵华战役。义和团进行了天津、北京保卫战;陈腔滥调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罪恶累累。

  67、《辛丑公约》: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公约》。公约规则:清政府补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在东交民巷树立“使馆界”,界内不许我国人寓居,各国驻兵维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罚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刁难的官吏,永久制止我国公民建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安排;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由此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东西,我国彻底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回来搜狐,检查更加多